新华网武汉10月10日电(记者俞俭、谭元斌)湖北荆门市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采取“五减三制”等一系列举措简政提效,优化环境,努力实现客商、企业、群众“三满意”,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实行“五减三制” 行政审批全面提速
走进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片繁忙情景呈现眼前。荆智企业策划有限公司经理张成说:“上午10点来办执照,从受理、核准到办证,下午4点钟就拿到本子。现在手续简便,速度更快了。”
“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速度慢是比较突出的问题,群众最期盼的是效率。”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江火志介绍,这两年,荆门市着力简政放权,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彻底,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4轮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地实行“五减”,即减审批事项、减申报材料、减办事环节、减承诺时限、减审批成本。
为实现“五减”,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首席代表制、并联审批制和全程代办制。
每个办事窗口设立首席代表岗位,80%审批事项授权首席代表在窗口直接办结。这样把审批权限下放窗口,首席代表可直接发文、发证,不必再提交到各个部门,免得企业“两头跑、两头办”。首席代表一般由具备较深资历的干部担任,工商窗口首席代表徐小芳为荆门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徐小芳说,授权窗口签字以后,平均每天可办结行政审批40件以上,企业方便了,效率提高了。
涉及工商、国税、环保等10多个部门的工业项目,荆门市按照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的原则实行并联审批制,多个窗口单位联合对项目进行审批。对重点投资项目按照自愿委托、全程服务、无偿代办、合法作为的原则,安排专员代为全程办理审批事项。
通过“五减三制”这些举措,荆门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65项减少到186项,审批事项的申报资料减少27%、审批环节精简34%,大大压缩了审批时间,现有审批事项承诺时限由平均14.7天减少到7.1天,提速52%。2012年实施行政审批零收费以来,全市共免收服务费近亿元。
创新服务方式 企业群众得实惠
记者采访时,发现工商窗口工作人员陈燕手拿一支削得尖尖的铅笔,和前来办事人员讲解时,不时在表格上做记号。陈燕对记者说,这是她摸索出来的小窍门,一些服务对象经常在填写表格时出错,讲过之后回去又忘了,她就用铅笔做上记号,提醒对方注意容易被忽视的事项。
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副主任张涛对此赞不绝口:“哪些地方数字没填,哪些地方需要签字,她都会用铅笔标出来,再填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少跑很多冤枉路。”
这是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能动服务、优质服务的一个例子。对此,张涛有着切身体验。2012年底,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对12家子公司进行股权整合,变更登记事项繁多,工商窗口给予全程指导,加班加点为企业审理材料上百万字,提出大量专业性意见。张涛说:“他们不但服务热情,耐心解答,而且非常专业,股权整合多亏了他们。”
“流动服务”是一个创新之举,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了流动服务站,配备专人专车上门服务。8月23日,流动服务站和民政窗口人员冒雨到子陵铺镇为25个村500名老人集中发放了湖北省老年人优待证。民政窗口首席代表刘曙云说,一些住得远的老年群众来回不方便,就上门到乡村、社区集中办理。
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还推行服务标准化,制定服务标准286项,逐项细化到窗口,促进窗口工作流程规范,确保每个审批服务项目从受理到办结,每个环节、每道程序都明确清晰,形成完整、快捷的服务链条。
开展服务竞赛 严格考评奖惩
去年底,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有一个窗口工作人员因为未衔接好,经办的审批事项超出承诺时限半天,被亮“红牌”,全市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资格。
“红牌”背后是严格的考评制度,江火志说,这迫使窗口工作人员“改善服务、提高效率”。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了阳光服务竞赛,一季度一考评,评选红旗窗口、服务标兵、党员示范岗和巾帼示范岗。
只有服务对象满意率超过99%才有资格参评红旗窗口。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了窗口服务满意度调查,各窗口安装了电子评价器,并通过回访服务对象、值日巡查、业务抽查和电子监察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服务态度生硬、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
记者来到第三季度“红旗窗口”市发改委办事窗口,年度服务标兵徐爽介绍,窗口在服务竞赛中推行“四诊”工作法,就是一般项目看门诊、重特项目走急诊、疑难问题搞会诊、企业需求去出诊,为项目建设提速提效,赢得企业好评,连续获得“年度红旗窗口”。
两年来,荆门市政务服务中心涌现了一批服务创新、业务拔尖的工作人员。陈燕调入工商窗口工作6年,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万余件,平均每个工作日经办6.8件,并且“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多次获评“党员示范岗”和“服务标兵”,被湖北省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