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零距离”便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龙山“零距离”便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来源:龙山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4-04-29 字体大小:

“以前我们7个村的人办个小事得到10公里外的靛房镇政府所在地,来回需要2个小时,现在政府在坡脚村建了便民服务点,很多事情我们都只要找村干部代办了,我们老百姓办事真的方便多了!421日,龙山县靛房镇万龙村村民田德宝来到坡脚村便民服务点,只花了几分钟就在村书记向顺德手上办完了孩子上户口的代办手续。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龙山县以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原则,在已建立乡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把服务领域延伸到行政村(社区),大力推进了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平台为龙头,以乡镇平台为基础,以村级平台为延伸的三级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34个乡镇(街道),龙山县实现了(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和全覆盖,在达到“一厅二栏三牌四上墙”标准的基础上(“一厅”,即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办事大厅;“两栏”,即工作人员职责栏、工作人员去向栏;“三牌”,即政务中心招牌、站所窗口招牌、工作人员胸牌;“四上墙”,即工作制度、办事纪律、服务承诺、办事指南上墙),又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进驻单位,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流程。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由一名副乡()长兼任中心主任;民政、计生、劳动保障、林业、国土、财政、新农合、农机、农技、畜牧、经管、水利、文化广电等13个基层站所进驻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办理相关便民服务事项,窗口工作人员一律实行工作日和虚场日坐班,改变了以往各自为政、分散办公的工作机制,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跨一扇门、少走一道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想办的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同时,在434个行政村中,该县对群众急需办理的服务事项实行代办制,已经建立了标准化的便民服务点158个,并实现了“六个明确”,即明确场地、项目、制度、人员、时间和联系方式。便民服务点负责人由驻村干部或村支书兼任,实行双日11点至13点,由1名驻村干部轮流坐班,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目前,代办范围拓展到新生儿上户、身份证申请、户口迁移、新农合、残疾证、新农保、农村低保、社会救助、林业采伐证等1022项。一些村民眼里的急事、难事,在村里、在家门口或田间地头就办妥了,让老百姓办事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龙山县委书记彭正刚介绍,龙山还将“县长热线”设为各便民服务中心()的监督电话,24小时值守接听,使“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变为现实。到2015年底,龙山县434个行政村将全部建成标准化的便民服务点,真正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和无盲点。

据统计,今年以来,龙山县乡镇(街道)(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点共先后为群众办理事项15000多件,代办事项39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