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推进四大公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推进四大公开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发布时间:2007-11-19 字体大小:

公开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四大公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说明我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新的认识,也充分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扎实推进“四大公开”。

一、推进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

党务公开是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前提,可以说没有党务公开就不可能有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务不仅要向党员群众公开,还要尽可能地向非党群众公开,这样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思想路线,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接受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到“推进党务公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党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一起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使我国的公开制度更加完善,内容更加全面。随着党务公开的推进将会进一步带动政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将会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必将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推进政务公开,建设服务政府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从行政的角度来讲,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政府必须做到两点。首先,政府必须主动公开政务。政务公开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没有政务公开,公民就无法实现上述四项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主动全面公开各项行政事务。其次,政府必须服务于民。政务公开是公民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政务服务则是公民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仅有政务公开是不够的。政府只有在公开政务的同时,致力于转变行政理念和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政务服务,才能让公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来进行论述,这是在总结过来政务公开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政务公开的内容,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增加了新的内涵。 

三、推进村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

推进村务公开,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和保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多数,农民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保护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历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要条件。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使农村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有利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活跃农村基层民主生活,保障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引导农村干部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正确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政策,按章办事,做好工作。所以,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把村务公开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四、推进厂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

厂务公开是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重要渠道,是以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手段。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广大职工对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广大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行厂务公开,让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监督,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广大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厂务公开与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一起,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公开是民主的前提。只有坚持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关闭 打印